从“双减”政策给新东方带来的影响看,企业该如何应对政策下的公关危机
“10年内阿里未必在,可能3年就不在了,现在哪个互联网公司能真正红3年的;二是教育在,新东方未必在。”这是马云在2016年某公司年会上的讲话。
谁能料到,马云一语成谶,没到10年,5年后的今天,新东方拉响了“警报器”。现今,红头文件一出,校外培训机构遍地开花的现象遭到重击,整个教培行业风声鹤唳。
“双减”政策下 教育机构的众生相
这两天,熨斗先生打开朋友圈,有在援助河南救灾的,有紧跟东京奥运比赛的,另一边做K12教育的害怕自己失业,还有理财的在痛哭基金全绿。
手里基金一片绿的连锁反应,居然是24日下达的“双减”政策。
听说在不久前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新东方集团的管理层预先知晓了教培行业要经历严打,谈论公司转型时,有人建议做托儿所,俞敏洪当场落泪。
24日晚,中办公厅、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中国的“非校园教育机构”将展开一系列的清理和整顿。
这一措施,也引发了多种声音。毕竟现在市面上教育机构鱼龙混杂,某些机构不知道是服务教育还是服务资本。
26日,受“双减”政策出台消息影响,A股、港股教育板块双双跳水。A股豆神教育、学大教育、昂立教育全部跌停,新东方跌超47%。
同新东方一样遭遇股市重创的,还有包括好未来、高途等在内的众多在线教育行业的公司。
“双减”政策正式落地后,出于各方的压力,新东方也对此作出了回应,称在今后工作中会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此前,在资本的驱动下,教培行业开始狂飙猛进。教培广告铺天盖地,各类型的饥饿营销不停给人制造焦虑,人民呼吁整顿的声音也越来越强,舆论开始不再友好。
上有政府监管的压力,下有公众舆论的压力,资本缩水,教培行业开始隐隐实行了大面积的裁员行动,许多在线教育行业的从业者面临被迫换岗、转行或待业的情况。
如今,培训机构“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再遇上行业内的大震荡,各类教培企业的口碑都不能幸免地往下掉,公众对教培行业的发展前景提出质疑。
从“双减政策”下看
企业如何做好政策监管下公共关系的维护
新东方是国内第一家收入过百亿人民币的教育培训机构,2019年,新东方在线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港股在线教育第一股。
这次政策出台对其的影响也是最大的,政策的落地,教培行业K12的广告就进一步受到限制,新东方的业务经营受到挑战。
面对政策带来公关危机,企业该如何应对?
01 响应国家号召,配合政策落实
当国家出台政策时,企业应第一时间表明立场和态度,在第一时间回应,积极主动配合相关政策的落实。
此次面对“双减”政策,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联合掌门一对一、学大教育、卓越教育等120家全国有关校外培训机构发起倡议,以实际行动落实“双减”。
像前阵子被各大应用商店紧急下架的滴滴,因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违反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规定,被要求对相关问题立刻进行整改。
这是活生生的反例,所以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02 开诚布公,最大程度获取公众支持
“双减”政策一出后,包括豆神教育、学大教育在内的多家教培上市公司发出公告,表明自身的业务将受到影响。
新东方也发出公告称,公司现正考虑采取适当的合规措施,会积极寻求政府当局的指导及配合政府当局的行动。
新东方对外表明了现在企业所采取的相关措施,并且向公众传递信心,在新的政策下,新东方依然可以找到自己生存空间和存在价值。
03 及时沟通,确保组织正常运转
能打败自己的也只有我们自己,“双减”政策对教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冷静期,可以帮助企业认清未来的发展道路。
这种关键时刻也考验企业的内部团结,信念是最后一道防线,相互的力量可以支撑着我们向前。
27日,我们看到新东方、好未来旗下多家公司集体变更了经营范围。其中新增了艺术、体育、科技类培训、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服务等合规项目。
在政策下,企业在面临市场扩张受阻的情况下,新东方也开始寻求新的赛道转型升级,挖掘新的市场领域。向组织内部传递“我们不会死,我们还会活得很好”的信心。
结语
企业生存在社会大环境中,参与社会活动必然会与外界产生联系。只有对内对外建立了良好的公共关系,获得公众的大力支持,企业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现在国际上普遍担忧政策的“不确定性”,处在政策下的企业,想要做好公关更需要照顾到里里外外,从多方面考虑,多方面入手,才能获得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政策下的危机公关是每个企业必学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