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企业家开蔚来去世,请别过分强调“自动驾驶”,品牌宣传应该拎得清!
前段时间,特斯拉车展事件大家都没忘吧?当时可闹得轰轰烈烈,而国内与之相博弈的蔚来这几天也不安分。
虽然不能说实力不相上下,但怎么说蔚来也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而这段时间的事故却让人发起疑问,关于自动驾驶的争议也接连不断。特斯拉vs蔚来,谁更要命?
蔚来一年内被曝多起交通事故,交付量退居新势力第三。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15天内蔚来的第二起致死事故。
一、蔚来ES8车主“萌剑客”车祸遇难,NOP≠自动驾驶
8月12日,“美一好”品牌创始人林文钦驾驶蔚来ES8,在启用NO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功能的情况下,在沈海高速涵江段发生交通事故,不幸离世。
在14日“美一好”公众号刊出的讣告中,人们注意到其中强调了事故发生时林文钦“启用自动驾驶功能”(NOP领航状态)。
此次事故的焦点NOP,即领航辅助,是蔚来在2020年推出的新功能。蔚来官网称,在NOP功能开启后,驾驶者能够根据需求尽可能多的将权限交至车辆,让车辆根据导航路程进行自动接管驾驶。
事故发生后,蔚来品牌部人士回复称,Navigate on Pilot(NOP)领航辅助不是自动驾驶,后续有调查结果会向外界同步信息。
8月16日,针对网传“蔚来技术人员未经交警同意,私自接触涉案车辆进行操作”一事。蔚来称公司没有任何删改数据的行为,也没有员工被警方传唤。
关于辅助领航和自动驾驶的争论分成两派,“自动驾驶技术真的靠谱吗?”“用户认知误区从何而来”等问题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虽然在蔚来汽车的用户手册中,对于车主使用NOP功能作出了警告。“领航辅助功能作为一种驾驶辅助功能,无法应对所有交通、天气和道路状况。您始终承担着安全行驶且遵守现行交通法律法规的最终责任。”
但网上扒拉出的蔚来副总裁沈斐用NOP开车吃东西的行为,也直接或间接导致消费者们对于车辆辅助系统的盲目自信,高速撒手开车,躺着睡觉的现象已经快屡见不鲜了。
万一弄出了像蔚来这次的事故,这责任划分谁都掰扯不清楚。关键是这责任也不能全怪车企,因为目前法律没有针对自动驾驶这块的相关法规。
8月16日晚间,理想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想在朋友圈发文,呼吁国内媒体和行业统一现阶段国内自动驾驶中文名词,能够给用户一个更为准确的营销方式。
此前7月30日,上海一辆蔚来EC6在高速撞击石墩后车辆损毁严重,车辆起火剧烈燃烧,车主不幸遇难。
蔚来基于此调查得到,部分蔚来ES8的电池模组存在安全隐患,并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备案召回了4803辆ES8车型。
这是中国造车新势力的第一例召回,再加上这一事故,引发了更多网友对“自动驾驶”的质疑。
现阶段的自动驾驶并未成熟,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但现在行业上仍有5成造车新势力夸大宣传辅助驾驶功能,过度宣传易造成错误认知。
二、品牌宣传不应“暗藏玄机”,过度向消费者树立信心
蔚来撞车事件仍在发酵中,但由于警方和相关部门还没有给出最终结论和判定,现在就将罪责匆匆扣在任何一方头上,都为时尚早。
发生这种事故是品牌和用户都不希望看到的,简单粗暴地把罪责全部扣在厂商或者用户头上不如从根源上去探索问题到底出在哪。
如果没有办法保证人身安全,车企如何降低发生概率。规避此类现象?
01“自动驾驶”不能滥用,造车新势力需要规范更需自省
自动驾驶技术不是洪水猛兽,它或许会成为未来出行的必然趋势,但是在技术尚未完善阶段,现有的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并不能完全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
“在推广上克制,在技术上投入,对用户、行业、企业都长期有利。”
企业在做产品宣传时,要避免夸张的宣传造成用户使用的误解,更应该从智能汽车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保障、风险提醒、防范措施上给予高度重视和改进。
同时,在系统设置上,也要特别增加对驾驶者的提醒,即便是在辅助驾驶状态,也需时刻保持对车辆驾驶状态的关注。
02 品牌应正确引导用户,方向盘要控制在自己手里
未来,不论是车企还是用户,都要对自动驾驶辅助技术保持谨慎态度,呼吁车主正确认识自动辅助驾驶。
同时社会也应该建立重大事故回应机制,强化智能驾驶技术出现问题的碰撞测试标准,让自动驾驶技术真正服务于人。
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在启用辅助驾驶前,都必须观看辅助驾驶功能视频,多一道防线,多一份安全。
任何新科技都存在奏效边界和失效风险,车企需要承担教育成本,而用户需要付出学习成本,车企负有更大的责任和义务为新科技的顺利落地付出努力,而不是因为惰性、惯性和成本节约而酿成罪孽苦果。
结语
现在国内所有量产车上的自动驾驶都是辅助驾驶。
把辅助驾驶送上神坛的,每一个过度宣传自动驾驶的车企都有责任。品牌必须正视产品概念,不是成功了就自动驾驶,失败了就辅助领航。
企业的每一步发展都必须以人为本、以客户为关怀导向、以生命财产安全为重,而不是借助“新科技”的炫酷光环去为营销增添筹码。